2017年12月人民币对日元(2017年人民币与日元汇率)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本文字数:10099字

阅读时间:26分钟


10月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55期)于线上举行。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杨瑞龙主持,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来自政界、学界、企业界的知名经济学家及行业专家刘元春、王永利、管涛、张斌、徐高、王晋斌联合解析。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论坛第一单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王晋斌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报告围绕以下十个方面展开:


一、中美货币政策周期显著错位


二、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弱化了美元定价的名义锚


三、加息美元+“事件”美元:美元指数存在“超调”的可能性


四、人民币在全球主要货币中的表现


五、人民币汇率:结构性因素对冲周期错位因素


六、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自主性


七、未来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位的程度变化


八、美元指数:何时出现趋势性拐点?


九、未来人民币汇率有一点承压


十、目标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一、中美货币政策周期显著错位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承压和贬值,创造了2005年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汇率改革以来的最低点。9月,中美政策性利差只有0.525,这是放弃盯住美元汇率以来,中美政策性利差缩小到的最低程度。如果11月份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12月份再加息,中美政策性利差将出现倒挂。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政策性利差的变化引起了中美国债收益率的变化,10年期美债和10年期中国国债在8月份出现倒挂,且倒挂情况严重,差了1.4-1.5个百分点。


二、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弱化了美元定价的名义锚


美元指数走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弱化了美元定价的名义锚。



今年一、二季度欧元区经常账户出现逆转,这一逆转上次发生是在次贷危机/欧债危机时期,欧元区最重要的经济体德国的贸易顺差也大规模缩减。由于欧元在美元占比中达到57%点多,欧元走弱成为推动美元走强的关键因素。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高成本弱化了整个欧洲的生产基础,也弱化了欧洲制造业基础,从基本面上弱化了欧元区经济状态,这是导致欧元相对美元来说贬值比较大幅的重要原因。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上图为全球几大机构自9-10月份以来对今年、明年全球主要美元或美元指数中的经济体做的经济增长预测。欧元区明年状况很不乐观,OECD预测只有0.3%,联合国预测0.6%,IMF预测只有0.5%,欧洲央行自己的预测稍高一点是0.9%,对比今年2-3左右的预测增长出现明显下滑。美国的经济在预测中也有显著下滑。三大机构预测和美联储预测有很大差异,美联储自己预测今年是0.2%,明年增长1.2%。不管从哪个角度相比,欧元区明年基本上将进入衰退,比如三家机构预测英国增速分别为0%、-0.9%、0.3%,都很低,预测德国基本都是负增长。这一结果导致明年欧元相对美元不可能走强,反过来助推了美元指数的走强。


除了经济状况之外,美元指数中的经济体货币政策也存在错位。美元指数是国际货币体系定价利益格局的政治经济学,它只跟欧元、日元、英镑、加元、瑞郎做定价。在美元指数中的经济体货币政策本身存在错位:日本央行最近的政策性利率保持为负利率,但它开始阶段性地干预外汇市场,尽管效果不是太理想;欧洲央行目前也加息三次,总计加息200个基点;加拿大银行大概加了300个基点,和美联储差不多。美元指数经济体货币政策存在错位也是导致美元指数走强的原因之一。


三、加息美元+“事件”美元:美元指数存在“超调”的可能性。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由于这些经济体加息不及美联储,且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导致美元避险情绪放大,所以市场定价虽然合理,但不排除其存在“超调”的可能性。美元指数今年高点达到114点多,接近2002年的水平,到达了二十年以来的高位。


从全球范围看,美元指数走强,资金回流,内外流动性存在差异,导致外汇市场货币进一步承压。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上图显示,美联储逆回购规模每天保持在2.2万亿美元水平,如此大规模的逆回购成本也很高,现在逆回购利率大概是3.05%。右图为10月份以来央行的货币互换,主要是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欧洲央行换了2亿多美元,还不算多,瑞士央行换的总数量达到110亿美元的水平,比较多。10月份互换的规模和2020年3月份全球金融大动荡的货币互换规模相比还是要小很多,这意味着现在美元指数中的经济体还没有通过央行货币互换来阻止自己的汇率进一步贬值,说明他们对汇率贬值仍然有比较大的容忍度。对外部经济体来讲,货币互换的开始也代表了美国以外的部分市场出现了美元的紧缺。



四、人民币在全球主要货币中的表现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疫情以来人民币表现相对稳健,同时市场化、弹性是增加的。左图代表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全球重要货币的表现,人民币贬值接近14%,美元指数贬值接近16%,欧元贬值12-13%,日元贬值比较多接近30%。今年以来,人民币在全球最主要的货币中贬值的幅度比较居中。


右图显示,疫情以来美元指数升值接近15%,日元贬值30%,欧元贬值超过11%,人民币贬值3.5%。这意味着疫情以来人民币汇率很稳健,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贬值幅度仅比瑞郎大一点,瑞郎是2.4%,但比美元指数中其他的货币贬值幅度都要小,所以是相对稳健的货币。


这样稳健的货币是在市场化的基础上得到的结果。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2017年5月26日启动逆周期因子时在岸汇率为6.86,2020年10月27日暂停了逆周期因子,在2022年10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7.21时也并没有启动逆周期因子。可以看出,人民币的相对稳健性是在比较市场化的环境下取得的。


同时,弹性也是增强的。将2016年到2022年10月27日的日波动率和年收益率相比,现在汇率弹性明显比以前更大,这也是市场化的结果。


从人民币有效汇率角度看,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我们在一篮子货币稳定基础上的汇率政策或者汇率制度保持得是比较好的。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上图是BIS关于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从2021年Q4到2022年9月,名义有效汇率是升值的,而实际有效汇率是贬值的。人民币汇率稍做贬值,对出口有一定推动作用。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主要是由于中国物价水平相对比较低,9月份CPI通胀率只有2.8%,1-9月份是2.0%,物价水平的稳定对中国出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右图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的CFETS、BIS篮子、SDR篮子的汇率。人民币汇率在CFETS中保持相对稳健,BIS篮子也是比较稳健的。由于SDR篮子的指数很少,把中国拿掉后只有4种货币,美元在这个篮子中升值比较大,所以人民币稍微有一点点贬值。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维持了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汇率稳定的方向。


五、人民币汇率:结构性因素对冲周期错位因素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疫情以来,人民币汇率只贬值3.5%,是全球最稳健的货币。在创造了2005年以来货币政策错位新高的情况下人民币还能稳健,主要是因为结构性因素对冲周期性的错位因素。大规模商品顺差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基础。疫情以来,中国商品贸易顺差由2020年的5000亿上升到2021年6700多亿的历史新高,今年1-9月份累计达到6450亿美元。所以,即使今年中国汇率有一定的贬值,它不是一个结构性因素,而是周期性因素。周期性因素是下行的利差的问题,结构性因素对冲了周期性因素,整体表现出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是比较适中的。


六、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自主性


汇率升贬可能会受到趋势性影响,为了防止汇率“超调”,央行自9月以来出台了一些规则: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两个百分点,释放了一些流动性;9月28日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一次性调高20个百分点,降低了货币远期投机的需求,对外汇市场的稳定有一定作用;10月25日又进一步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国内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的额度从原来的100%上升到125%。这都是为了有更多的美元进来,也是为了稳定汇率。


央行做了这么多工作,一方面希望通过市场汇率不要影响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不希望汇率贬值出现超脱经济基本面的“超调”。中国今年以来基本是降息的,货币流动性相对保持得也不错。货币政策自主、汇率市场化,所以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审慎政策,来稳定汇率及汇率预期。


七、未来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位的程度变化


1、美国未来的政策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尽管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加到什么水平是存在分歧的,但大部分人认为它会继续加息。市场普遍预期11月份会继续加息75个基点,12月份加息50-75个基点,明年年初还会加息。美国的CPI通胀率很顽固:9月CPI同比上升8.2%,核心CPI上升6.6%,是40年以来的新高。核心CPI中,房租同比涨幅是6.6%。由于房租在美国核心比重中占比非常大,接近40%,如果房租价格不降,美国的物价水平很难降低。核心CPI中,新车、交通服务等涨幅都比较大;总体CPI中,能源价格同比涨幅接近20%,也是比较大的。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旧金山银行对美国的通胀做了分解。PCE是私人消费支出的价格指数,也是美联储更加重视的一个指标。PCE的货币篮子不是固定的,而CPI篮子是固定的。上图将美国的通胀分成三块,需求驱动、供给驱动和不确定。在8月份6.2%的PCE中,供给驱动占到2.9个百分点,需求只有1.88个百分点。在核心PCE通胀中,供给驱动占1.89个百分点,需求是1.71个百分点,中间黄色的部分是不确定的。


可以看出,美国的通胀很复杂,除了需求和供给之外还有一部分是不能单纯划分为供给和需求的,这就导致美国控制通胀的压力比较大。美国9月PCE达到6.2%,和8月持平,但核心PCE为5.1%,8月份只有4.9%,所以,即使美联储从3月份以来加息300个基点,9月份核心CPI环比还是上涨了0.5%。除去能源和食品,美国经济本身的需求对CPI拉动还是显著的,为美联储未来继续加息带来基本支撑。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除了通胀分解因素之外,还有供给方面的冲击。今年9月,全球供应链冲击的压力比以前小了很多,去年年底4.31,现在只有1.47,但和疫情前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影响。食品价格今年以来基本拉平,9月份是136点多,和年初水平差不多;今年3、4月份曾经达到过159.7的高点。食品价格今年以来的涨幅很小,且供应链冲击有一定的缓解。



从大宗商品代表性的油价来看,截至8月,美国原油进口同比涨幅接近44%,和去年高点相比差很多。右图是今年10月12日美国能源署做出的预测,包括WTI、Brent、汽油、柴油、天然气等。预测表明,油价在2023年还是会保持较高的位置。按照IMF的预测,沙特、俄罗斯的财政盈余平衡线在80美元/桶左右,随着OPEC+对国际能源市场定价能力自主性的增强,油价要跌破这一平衡线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这是美国能源署预测2023年油价将保持高位的重要原因。


2、除了物价高之外,9月份美国核心PCE环比上涨0.5个百分点和美国劳动力市场有很大的关系



9月份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水平值在1.39、1.4,动能表示的是市场边际变化,9月份为正值0.4。劳动力市场仍然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这和美国现在劳动参与率不及疫情之前的水平有直接的关系。


3、美国金融条件快速收紧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加息后,必须通过金融条件的收紧来抑制投资和需求。现在金融条件紧的程度已经超过了2015年。2015年年底开始加息的一轮周期中,美国金融市场条件峰值是-0.259亿,现在是-0.1154亿。美国现在的金融条件远比上一次加息周期的还要紧,当然不如2020年金融大动荡时期和次贷危机时期那么紧,但至少它的金融条件从-0.7几到-0.1几收得是很快的。随着美元加息,美国的金融条件快速收紧。


4、美国部分重要经济指标下行,包括房价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从今年4月份以来,房价涨幅环比下跌,这是很难的,这也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去年四季度房价同比涨幅达到23.1%,而今年三季度平均房价涨幅为14.8%,同比是下降的。从右图看出,美国库存销售比明显增加,这也是美国经济未来放缓的一个重要指标。8月份库存和销售比已经达到了1.33,接近过去正常时候的水平,不过从低值来看,上升也是比较快的。9月份MPI虽然还在50.9,但也是连续4个月下行。


5、部分重要指标仍然有韧性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8月份的就业、可支配收入、薪金、私人投资和储蓄,以及工业设备使用率均比疫情前三年平均水平高,工业生产值数也更高。从杠杆角度来讲,除了政府部门之外,美国金融杠杆基本处于次贷危机以来的低位,包括企业杠杆和居民的杠杆。所以,部分重要指标仍然有很强的韧性,这导致美国9月份(3季度)GDP环比年率增长达到了2.6%,这同实际数据是比较吻合的。


6、从长期的角度看,金融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未来预期变坏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10年期-3个月同10年期-2年美债收益率出现倒挂。过去很多研究者喜欢用10年-2年,按照美联储自身的研究,它认为10年期-3个月的更好。从图中可以看出,蓝色的是10年期-3个月的,比较好地预测了次贷危机以及2020年新冠冲击后经济的深度衰退。这次是否能够做到这一点还有待观察,但至少现在对美国金融市场的预期是明显变坏的。


7、市场风险偏好尚未逆转



若市场风险偏好出现逆转,不仅风险资产价格会出现持续下跌,其背后也预示着未来不久美国经济就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但是目前从风险偏好角度看,穆迪、美国AAA、BAA债券对美国10年期国债风险溢价保持在比较正常的水平,金融市场风险偏好基本稳定。


8、衰退风险与美联储今年加息的顶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从历史上讲,美国一共有12次技术性衰退。今年连续两个季度GDP负增长,但三季度环比是正增长2.6%,这可能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形成一定冲击。今年不太可能出现衰退,即使有,也可能出现在明年一、二季度。按照几大机构的预测,2023年美国经济都是正增长,所以,即使是衰退也是比较温和的衰退。


右图是BII公布的美国实际GDP季度环比年率,一季度-1.6%,二季度是-0.6%,三季度2.6%。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美联储加息的顶在哪里?上图是美联储自己的调查,现在是300-325,如果11月份加息75个基点,400个点再加50个点,就有可能达到450左右的水平。市场判断,今年美联储加息到450的概率是比较大的。


八、美元指数:何时出现趋势性拐点?


美元指数出现趋势性拐点对全球外汇市场,包括对人民币汇率都有向下承压因素的消除,拐点有三大标志性的信号。


1、通胀出现明显回落,或者失业率显著上升


即使失业率从现在的3.8%到美联储预测的4.4%,美国能够以失业率上升零点几个百分点把美国物价控下来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认为美联储对自身失业率的预测偏乐观了。如果通胀没有明确的信号,美联储不太会放弃紧缩。历史上1969年-1970年、1972年-1975年,出现了两次,在美国有通胀、经济出现衰退后美联储放松货币,最终酿成了非常痛苦的滞胀周期。按照鲍威尔的话来说,应该把控通胀放在首要的位置。


2、如果美联储签约的9家央行真的出现大规模的货币互换,全球会出现外汇市场集体干预现象,美元指数也不会再有上升的动力


3、如果俄乌地缘政治冲突有通过协议解决的可能性,全球避险情绪骤降,美元指数也会出现趋势性的拐点


目前看不到第三个信号的可能性;第二个信号有一些苗头,欧洲、瑞士央行开始出现货币互换;现在通胀很高,第一个信号出现的可能性也较小。所以,在未来两三个月的时间里,美元指数出现趋势性拐点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九、未来人民币汇率有一点承压


疫情以来我国汇率是非常稳健的,只贬值了3点几,未来承压主要是由于结构性因素对冲周期性的因素力量在递减。随着国外发达经济体包括其他经济体经济增速的下滑,外部需求减少,中国贸易顺差不再有过去一两年那样大规模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周期性差距错位进一步扩大,中美政策性利率出现倒挂,结构性对冲周期性的因素本身又减弱或者下降,人民币会出现一定承压。


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对汇率稳定的预期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疫情形势非常不确定,现在也没有看到经济增长的目标。IMF、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都对今年和明年中国经济做出了预测,明年预测大部分在4.5-5.5%之间,今年大概在2.8-3.9%之间。我们今年一到三季度的增速是3.0%,全年增速在3.0%以上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从经济增速的角度看有一定不确定性,主要是疫情的问题,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包括房地产等对总需求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结构性因素不能对周期性因素冲击保持对冲能力,人民币汇率会有一定承压。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今年外汇储备从去年年底3.25万亿,到今年1月份的3.22万亿,再到现在的3.03万亿,外汇储备下降了1000多亿美元。这和外储的投资组合、币种估值有很大的关系,但债市和股市确实存在一定规模的资本流出。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从汇率自身看,人民币中间价和收盘价偏离加大。收盘价偏离中间价的幅度如果是负值,说明收盘价跟中间价相比,人民币是贬值的。9月上旬以来,收盘价和中间价最大偏离幅度达到2%,意味着晚上的收盘价相比开盘时的中间价汇率贬值接近2%。中间也有升值的,但升值比较少,大部分是贬值的。这也可能和中间价取值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本身取值比较高,当天收盘时就会造成比较大的偏差。这个偏差代表了市场在中间价基础上做的判断,认为它有一定的汇率承压。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从离岸在岸的角度看,离岸-在岸收盘价基本围绕均值零波动,说明现在没有出现离岸市场贬值对在岸市场的引导作用,或者说离岸市场存在某种做空对在岸市场的承压作用很弱,因为均值只有0.008,是很小的。目前央行并没有在离岸市场发行债券,减少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说明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还没有贬值的引导作用。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从预期的角度来说,3个月的无本金交割远期比较稳定,一年是7.0,和现在的汇率相比是有升值预期的。所以,人民币预期是比较好的。


从行为,也就是结售汇的角度来说,也没有出现企业对未来趋势贬值倾向的判断。1-8月份,结汇售汇顺差有1000多亿,8月份的结售汇顺差有250亿,从这个角度来讲,市场主体目前认为美元对人民币已经到高位了,所以需要逢高结汇。


总体上,不管从预期还是实际交易行为来说,人民币并没有出现未来贬值的预期或者行为。


十、目标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现在是否需要设立人民币对汇率贬值的容忍度?通过一系列的宏观审慎政策,人民币汇率虽然偶尔破7.3,但基本稳定在7.3以内。未来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位程度可能进一步加大,若结构性因素,尤其是贸易顺差减弱,人民币汇率会有一点点承压,所以首先要讨论是否设立汇率贬值容忍度。


政策工具:如果离岸市场对外汇市场有贬值的预期,可以加大央行票据的发行,还可以调低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减缓资本流出。还可以将融资调节参数从1提高到1.25,甚至提高到1.5。外汇存款准备金率6%也还有一定的下调空间。最后,我们还有逆周期调节因子。2007-2008年时,汇率在6.9就启动了逆周期因子,而目前人民币汇率在7点2几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启动,这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政策性工具很多,是否一定要启动逆周期因子还需要观察,毕竟逆周期因子是非市场化的行为,中国金融市场高质量开放的整体趋势走向是市场化改革的取向。


整体上,在中长期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随着货币政策周期错位程度加大,结构性对冲因素减弱,短期汇率会有一定承压,是否考虑设立对汇率的容忍度,是值得考虑的。


论坛第二单元,结合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各位专家围绕“人民币汇率是否具有大国特征、本次人民币贬值的原因及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中国国际期货公司总经理王永利认为,汇率的根本影响是经济基本面的问题,特别是大家对未来的预期影响着汇率的走势。如果经济基本面相对其他国家比较好,汇率应该是有上升空间的,相反如果经济基本面相对变差,就可能产生下跌的压力。


2020年以来,面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同阶段的变化,央行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宽容和定力。比如今年4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快速贬值过程中,央行主要是通过一些政策工具的运用,包括提高外汇存款的准备金率,提高远期售汇风险的准备金率,提高海外筹资的规模以及其他一些窗口指导等等,出售外汇储备进行干预并不是首选,只会在必要的时候用。


人民币依然面临着比较大的贬值压力,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1)美元加息可能会持续,需警惕其是否会将加息当作武器使用;2)俄乌冲突没有明显好转,且可能推动国际局势进一步分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的冲击可能加大;3)疫情形势能否得到缓解。


总体来说,汇率问题受到经济基本面发展、利率走势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起来,审慎考虑。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刘元春认为,短期汇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资金的流动、整个自产的收益及风险溢价,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利差及其变化。短期内,美国经济并不会出现快速萧条,但美元加息以及头部企业的经营状况依然会带来人民币承压,金融市场的压力在短期内大大超越商品市场的压力。


从中期来看,中美通胀周期还有很大的差距,不同步的周期冲击可能会在明年有所体现。在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判断上,需要考虑美国经济是否会出现硬着陆,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过程中,是否会存在系统性的问题,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触底企稳是否能在今年四季度完成等。要依照审慎的态度考虑汇率问题,保持弹性渐进、不触发系统性风险的原则。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副所长张斌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更多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由于央行基本退出了外汇市场干预,不再动用大规模外汇储备,成交价和中间价的差距也在逐渐变大,市场供求对汇率的决定更加突出了。


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仅让短期资本流动相对平稳,并且能够起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还能够帮助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张斌认为当前人民币贬值的原因有三点:1)美元指数升值带来的中美利差;2)中国经济景气程度;3)中美市场脱钩的风险,其中,更具决定性的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的影响。因此,如果不希望汇率进一步弱势,需要做到:1)不轻易干预外汇市场,要干预就要非常坚决;2)充分运用逆周期政策,有效提高总需求,提升经济活力;3)进一步提升改革开放水平,增强投资者信心。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指出,虽然人民币对美元近期贬值不少,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还是比较强的。美国的通胀是需求性拉动的,当前美国货币政策快速退出,带给金融市场极强流动性收缩效应,带动美债收益率大幅上行。从非商业净多头持仓看,美元目前应该接近顶部,美联储大概率向上“超调”,未来是要下去的。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很大程度上受到中美利差的影响,美元利率快速上行的确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当前人民币汇率的韧性主要由于我国民间的外汇资产负债状况大幅改善,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外汇资产负债状况改善的重要原因是央行对外汇的不干预,停止了会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的结汇政策。


当前国内货币传导路径阻塞非常严重,一方面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泛滥,另一方面实体经济融资难。其背后的重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疲弱,导致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低。建议更多地放松融资向实体经济流动的渠道,尤其放松对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的管制。


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尽管人民币还没有完全可兑换,人民币汇率也没有自由浮动,但人民币越来越具有资产价格属性,有大国汇率特征,具体体现为:1)在给定基本面的情况下既可能涨也可能跌,能够达到多重均衡;2)调整幅度较大。


从微观层面来说,人民币调整有赚有赔,总体上赚得多赔得少;从金融市场稳定性来说,到目前为止,人民币汇率快速调整没有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平衡,也没有在外汇市场引发贬值恐慌;从通胀层面来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化对PPI有些微影响,对CPI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人民币汇率经过调整,从一个僵化汇率变成有弹性的汇率,更多地由市场决定。这使得人民币汇率明年是涨是跌,不取决于美元强弱,也不取决于中美利差,而是取决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经济稳金融稳,经济强货币强。中国要趁着二十大的春风,更加高效地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抓紧落实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巩固经济恢复的基础,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上一篇: 各个银行的免息期(各大银行免息期)
下一篇: 今日人民币换台币多少人民币(今日人民币兑新台币汇率查询)
《2017年12月人民币对日元(2017年人民币与日元汇率)》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