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炽成煤业有限公司(重庆炽熠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通煤运”和“听民自采”的开发政策
  清代(1644—1911)封建统治者在统一全国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恢复战争创伤的措施,顺治元年(1644)六月,御史曹溶向皇帝提出了六条应办的大事:“一定官制,一议国用,一戢官兵,一散土寇,一广收籴,一通煤运”。
把发展煤炭业列为六项重大国策之一,说明煤炭作为恢复和发展经济的燃料之一,已被清代统治者所认识。
  清代按照“通煤运”的国策,在政策上接受了明代在矿业上“竞言矿利,中使四出,暴敛病民”的错误教训,采取了“听民采取,输税于官,皆有常率”等,较为开明的政策;对煤炭业的恢复和发展比其它矿业尤为重视,但在贯彻这一政策过程中,“开矿”和“禁矿”两种思想论战,在清王朝内部延续了近半个世纪,这在不同程度上也阻碍了矿业的发展。
  “禁矿”者认为,“开采病民,得不偿失,况矿徒易聚难散,小则争掠,大则啸聚,关系地方不小”,破坏了“古昔帝王圣贤陵墓”和“通衢堤岸”,有碍“龙脉”和“风水”,不能“葆神京亿万斯年之元气”。开矿者“诈言节省,实恣花销,若伊果能节省,何至积欠累累?即使岁进万金,奚裨耕桑正赋”?藉开矿塌陷事故,大加宣染“民舍城垣,屡为推毁,其间人文阻丧,三四十年无一杰发”。在众多的“禁矿”之人中,康熙年间,陕西道监察御史景日珍就是其中之一,说什么“闻开矿事情,甚无益于地方,俟后有请开采者,俱着不准”,影响了清初陕西煤炭业的发展。
  主张“开矿”者,则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需要出发,认为“天地自然之利以裕民用事”,“民间既艰于食,又艰于爨”,煤有“不尽之藏”何不“为民所用”?“将见煤禁一弛,费值少而取利宏,民之获受利益无穷矣”。“开矿者”的意见得到最高封建统治者的支持,特别是清世宗、高宗的支持。世宗谕旨:“当开则不得因循,当禁则不宜依违,实心为地方兴利除弊,何事不可为也”?高宗谕旨:“天地间自然之利,当与民共之,不当以无用弃之,要在地方处置得宜,不致生事耳”。

  由于主张“开矿”者意见处于主导地位,从康熙中叶到乾隆末年的百余年间,“矿业生产都以十倍二十倍的数量在翻番上升,从业人员大量增加,矿场规模不断扩大,矿业在当时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日益上升,一百年的增长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两千年”。
陕西煤炭业正是在“通煤运”和“听民自采”的政策指导下恢复和发展的。
  二、乾隆时期几个煤炭开发文献
  雍正、乾隆、嘉庆(1723—1796)73年中,是陕西煤炭业的重要发展时期。乾隆五年(1740)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赵国麟,在“为请广开天地自然之利,以裕民用事”的奏折被准旨后,为煤炭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是煤炭发展史上国家对煤炭开发政策的一次重要论述,并具有较大影响的政策性文献。其文如下:“……臣以为,民非水火不生活,百钱之米即需数十钱之薪,是薪米二者相表里而为养命之源者也,东南多山林材木之区,柴薪尚属易得,北方旱田,全借菽粟之秸为炊,苟或旱潦不齐,秫秸少收,其价即与五谷而并贵,是民间既艰于食,又艰于爨也。若煤固天地自然之利,有不尽之藏,资生民无穷之用,大江以北,所在多有,即臣籍泰安、莱芜、宁阳诸郡县悉皆产煤,此臣所素知者。特以上无明示,地方有司恐聚众滋扰,相沿禁采,遂使万民坐失其利。臣窃见京师百万户皆仰给于西山之煤,数百年于兹,未赏有匮乏之虞,聚众生事之处,何独不可行于各省乎?臣请敕下直省督抚,行令各地方官查勘,凡产煤之处,无关城池龙脉及古昔帝王圣贤陵墓,并无碍堤岸通衢处所,悉听民自行开采,以供炊爨,照例完税,地方官严加稽查,如有豪强霸占,地棍阻挠,悉置于法,将见煤禁一驰,费值少而取用宏,民之获受利益永永无穷矣”。

  鉴于清政府鼓励煤炭开采,从乾隆五年至二十四年的20年里,陕西地方当局,就煤炭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曾向清王朝奏报四次之多,这在陕西古代煤炭开发史上是罕见的。乾隆五年(1740)闰六月二十五日,西安巡抚张楷,根据赵国麟奏折的要求,对陕西煤炭业的生产概况作了勘查,并向清王朝作了全面奏报。之后陕西巡抚陈宏谋、徐杞、杨应琚在不同时期又分别向当朝作了奏报。现将他们的“奏折”录后:
  乾隆五年闰六月二十五日,西安巡抚张楷的奏折云“随行布政司通饰各府州备细查明详报去后。今据署布政使帅念祖转据各属查报前来,除向不产煤之州县无庸议外,查西安府属之同官县,延安府属之肤施、安定、靖边三县,凤翔府属之凤翔县,榆林府属之榆林、怀远、神木、府谷、葭州等五州县,同州府属之澄城,合阳、白水、蒲城、韩城等五县,直隶商州并所属之雒南县,直隶邠州所属之淳化县,直隶乾州属之永寿县、直隶鄜州并所属之中部县,直隶绥德州并所属之米脂县,均有产煤处所,向听小民自行开采,并未禁止。覆加查勘,俱无关城池龙脉古昔陵墓及堤岸通衢,亦无豪强霸占,地棍阻挠等事。内同官、澄城、淳化三县产煤稍多,业经给贴输税;永寿县煤脉渐旺,亦新经给帖;其余肤施等二十州县所产之煤,或夹杂土石,时有时无,不能多得。或山岩谷底,采挖烦难,售利无几,是以听民自取,向不抽税,似应悉仍其旧。臣仍饰地方官不时稽查,毋致聚集为匪滋事,并严禁豪强地棍占阻争夺,俾小民获炊爨之利,以抑副圣慈廑念民用,无微不周,务期充裕至意,如有煤脉旺发,出产繁多者,仍令随时详请输税,其煤脉已竭,无可开采者,亦详报堵塞。所有查明陕西省产煤处所,并无关碍,及听民开采情形,谨钦遵谕旨会同臣尹继善,据实详议具奏”。

  乾隆十年(1745)十月三日清政府工部等部议准陕西巡抚陈宏谋有关煤炭及硫磺生产的奏疏。乾隆十二年(1747)五月二十七日,陕西巡抚徐杞关于开封同官煤井之事又向清王朝作了奏报。
乾隆二十四年(1759)陕西总督杨应琚积极请开甘肃肃州煤炭,向政府申述“自应亟筹开采”并将工本银二千两借给煤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煤炭业发展原因
  清代煤炭业能够较为顺利的发展起来,其原因是:
  第一,清代以前三四千年,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需的燃料,主要是取自山川的柴草林木。由于长期大量砍伐消耗,迨及清代,原来的青山绿川都变成了不毛之地,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破坏,不仅黄土流失,沙漠内侵,而且人们获取地面燃料愈加困难。紫阳县原本林木茂盛,地面燃料丰富,由于过度砍伐,到清中叶,山林颓废,无柴可取,不得不取石炭为燃料。道光二十三年(1843)《紫阳县志》载:“前志之记物产夥矣,惟石炭不见记载。盖山泽未启,林薄尚多,樵足给炊故也。地也爱宝,乾隆五十年(1785)后,深山邃谷,到处有人,寸地皆耕,尺水可灌,刀耕火耨之后,萌蘖尽矣,石炭生焉”。清代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陕西人口增长较快,康熙二十四年(1685)全省人口六百七十余万人,经过一百二十七年,到嘉庆十七年(1812)全省人口突破千万大关。为了解决众多人口的炊馔之需,就迫使人们利用本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发更多的煤窑,解决日常生活的燃料供应问题。
  第二,城乡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比明代更为突出。陕西同官地区陈炉、立地等镇的瓷器、琉璃、石灰和砖瓦生产都需要以煤炭为燃料。硫磺、矾的生产既需要煤系地层出产的硫铁矿做原料,又需要用煤炭炼制。明、清之际,仅华县柳子镇的铁器手工达千余家,冶铁铸造,锻造器具也需要煤炭。关中地区的冶铜煮盐、巢丝织布、皮革、食品等手工业作坊,也离不开煤炭。所以当时黄河、渭河航道的运煤船只“每数十百艘连尾上下,浮于河”,把煤炭运到“长安、周至之西,载以易粟,岁以为常”;每晨洛河河谷,漆水河两岸,“肩负驴驮”的运煤人群络绎不绝。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煤炭业的兴旺局面。手工业的繁荣,促进了煤炭业的前进,煤炭生产的不断增长,又保证了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康、雍、乾“盛世”的出现,与此并不是不无关系的。
  第三,由于经济发展,又迫使部分无地少地的贫民弃农而另谋职业。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贫民就纷纷走向煤炭业。同官地区“山多土瘠,无恒产者皆指煤窠谋生”,“兴炭利赖”,“借以生活”,出现了“窠多人众”、“营业渐昌”的局面。
雍正十三年(1735)《陕西通志》载:白水县“最贫者,终年挖炭”。乾隆四十三年(1778)《富平县志》载:“北山数县出石炭”,“贫民赖之,借以营生”。清道光年间卢坤编辑的《秦疆治略》载:同官县“有炭窑四座,务佣工者众”。耀州人口众多者,“畜驴赴北山宜君,同官各煤厂驮煤,赴三原一带发卖”。邠州有“炭井数眼,所雇人夫,多系外来客民”。
  第四,清王朝在煤炭开采上政策宽缓,对煤炭发展也比较重视,加之社会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要,商业市场的扩大,开发煤业有利可图,从而调动了各地开办煤业的积极性。
  四、煤炭产地
  在清代200多年中,陕西煤炭业的发展,大体上和全国煤炭业相同。清初(顺治至康熙)91年里,煤炭业基本上处于恢复时期。维持和恢复了明代旧煤窑的生产。产煤地区集中在同官、白水、韩城、邠县少数地方,煤窑和产量也相当有限。从雍正(1723)开始,煤炭业有了一定发展,开发区域逐渐扩展,煤窑数量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据雍正十三年(1735)《陕西通志》记载,当时产煤的州县有:同官、宜君、韩城、白水、蒲城、商县、雒南、邠州、安定(子长)、肤施(延安)、葭州、府谷、安塞等十四州县。
  乾隆至道光(1736—1850)114年里,是陕西煤炭业发展时期。从乾隆五年皇帝准旨大学士赵国麟的奏折之后,陕西煤炭业进入了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从乾隆五年六月二十五日西安巡抚张楷遵照赵国麟奏折对陕西煤炭普查后所写的奏折看,当时陕西煤产地达五个府、五个州、二十四个县。和雍正时期比较,产煤县几乎增加了一倍。嘉庆二十一年(1816),同官县《重修四圣庙碑记》
载:“同官东郊崖窑村,旧有四圣庙,创自雍正二年(1724)”。说明陕西煤炭业从雍正年间逐渐有了发展,历经20年,到乾隆年间出现了煤炭业的鼎盛时期。之后,由于清政府逐渐趋于腐败,帝国主义的入侵,社会逐渐走向凋蔽,人民生活穷苦潦倒,煤炭业也随之衰败下来。
  从乾隆至道光年间,据各种志书记载,渭北地区的煤窑颇多,仅同官地区的煤窑累有36处之多,凡易于开采的地段,几乎都有煤窑,特别是沿漆水河两岸,形成了炭窑、瓷器、琉璃、炼矾、制硫磺、烧砖瓦、白灰等手工业区和繁荣的商业市场,营贩它处者,“如各窑窠之煤炭,陈炉镇之瓷器”更甚。乾隆年间同官进士崔乃镛,咏《陈炉镇》诗云:“岭上栖云岭半霞,苍崖碧树入人家。层层洞口琼云护,九岛山村向背斜。有巢营窟周陶复,郁郁千家烟火迷。山外遥看长不夜,流星月奔互参差。一轮旋转地浮空,范土为形物象工。炽炭洪炉如炼石,前民利用酬神功”。同一期间,白水县西南两乡有煤井四十眼,“冯雷庄”、“大雷公村”煤井所出之炭,远销四周县城乡镇;澄城、韩城县生产的煤炭,也运抵关中地区销售。
  从各种志书和史籍记载煤炭开采情况粗略统计,清代陕西煤炭开采的区域有36个县,93处煤窑,若按白水县西南乡有煤井40眼计算,全省就不是93处,至少应是130处,甚至更多一点(统计是清代(1644—1909)255年的综合情况)。清代陕西煤产地或生产煤窑,见表4—1—2。
陕西省清代煤产地和生产煤窑统计表
  表4—1—2

┏━━━┳━━━━━┳━━━━━━━┳━━━━━━━━━┳━━━━━━━┳━━━━━━━━━━┓┃  顺  ┃          ┃  煤产地或    ┃                  ┃              ┃                    ┃┃      ┃  县名    ┃              ┃    开采时间      ┃  资料来源    ┃    说  明          ┃┃  序  ┃          ┃  煤窑名称    ┃                  ┃              ┃                    ┃┣━━━╋━━━━━╋━━━━━━━╋━━━━━━━━━╋━━━━━━━╋━━━━━━━━━━┫┃      ┃          ┃              ┃                  ┃              ┃ 《重修四圣庙碑记》 ┃┃ 1    ┃ 同官     ┃ 崖窑沟煤窑   ┃ 乾  隆  以  前   ┃ 碑石记载     ┃                    ┃┃      ┃          ┃              ┃                  ┃              ┃ 载                 ┃┣━━━╋━━━━━╋━━━━━━━╋━━━━━━━━━╋━━━━━━━╋━━━━━━━━━━┫┃      ┃          ┃              ┃                  ┃ 白士倜著《同 ┃                    ┃┃ 2    ┃ 同官     ┃ 陈家河煤窑   ┃ 明至清乾隆年间   ┃ 官煤田地质调 ┃ 载《陕行汇刊》     ┃┃      ┃          ┃              ┃                  ┃ 查记》       ┃ 1937年第1期        ┃┣━━━╋━━━━━╋━━━━━━━╋━━━━━━━━━╋━━━━━━━╋━━━━━━━━━━┫┃      ┃          ┃              ┃                  ┃ 杨东晨《铜川 ┃ 《陕煤经济》       ┃┃ 3    ┃ 同官     ┃ 庙底沟煤窑   ┃ 乾  隆  以  前   ┃ 煤炭发展史述 ┃                    ┃┃      ┃          ┃              ┃                  ┃ 评》         ┃ 1986年第3期        ┃┣━━━╋━━━━━╋━━━━━━━╋━━━━━━━━━╋━━━━━━━╋━━━━━━━━━━┫┃ 4    ┃ 同官     ┃ 灰堆坡煤窑   ┃ "    "         ┃ "    "     ┃                    ┃┣━━━╋━━━━━╋━━━━━━━╋━━━━━━━━━╋━━━━━━━╋━━━━━━━━━━┫┃ 5    ┃ 同官     ┃ 新村沟煤窑   ┃ "    "         ┃ "    "     ┃                    ┃┣━━━╋━━━━━╋━━━━━━━╋━━━━━━━━━╋━━━━━━━╋━━━━━━━━━━┫┃ 6    ┃ 同官     ┃ 野鸡花煤窑   ┃ 乾隆至道光年间   ┃ 《窠规碑》   ┃ 清道光二十八年     ┃┣━━━╋━━━━━╋━━━━━━━╋━━━━━━━━━╋━━━━━━━╋━━━━━━━━━━┫┃ 7    ┃ 同官     ┃ 温家河煤窑   ┃ "    "         ┃ "    "     ┃ "    "           ┃┣━━━╋━━━━━╋━━━━━━━╋━━━━━━━━━╋━━━━━━━╋━━━━━━━━━━┫┃ 8    ┃ 同官     ┃ 北沟上井     ┃ "    "         ┃ "    "     ┃ "    "           ┃┣━━━╋━━━━━╋━━━━━━━╋━━━━━━━━━╋━━━━━━━╋━━━━━━━━━━┫┃ 9    ┃ 同官     ┃ 雷家坡前井   ┃ "    "         ┃ "    "     ┃ "    "           ┃┣━━━╋━━━━━╋━━━━━━━╋━━━━━━━━━╋━━━━━━━╋━━━━━━━━━━┫┃ 10   ┃ 同官     ┃ 雷家坡后井   ┃ 乾隆至道光年间   ┃ 《窠规碑》   ┃ 清道光二十八年     ┃┗━━━┻━━━━━┻━━━━━━━┻━━━━━━━━━┻━━━━━━━┻━━━━━━━━━━┛


陕西省清代煤产地和生产煤窑统计表
  续表4—1—2

┏━━━━┳━━━━┳━━━━━━━┳━━━━━━━━━┳━━━━━━━━┳━━━━━━━━┓┃  顺    ┃  县名  ┃  煤产地或    ┃  开采时间        ┃  资料来源      ┃    说  明      ┃┃  序    ┃        ┃  煤窑名称    ┃                  ┃                ┃                ┃┣━━━━╋━━━━╋━━━━━━━╋━━━━━━━━━╋━━━━━━━━╋━━━━━━━━┫┃        ┃        ┃              ┃                  ┃ 杨东晨《同官   ┃ 《陕西经济》   ┃┃ 11     ┃ 同官   ┃ 马家河煤窑   ┃                  ┃ 煤田地质调     ┃ 1986年第3期    ┃┃        ┃        ┃              ┃                  ┃ 查》           ┃                ┃┣━━━━╋━━━━╋━━━━━━━╋━━━━━━━━━╋━━━━━━━━╋━━━━━━━━┫┃        ┃        ┃              ┃                  ┃ 杨东晨《同官   ┃ 《陕西经济》   ┃┃ 12     ┃ 同官   ┃ 观音堂前井   ┃ 乾隆至道光年间   ┃ 煤田地质调     ┃ 1986年第3期    ┃┃        ┃        ┃              ┃                  ┃ 查》           ┃                ┃┣━━━━╋━━━━╋━━━━━━━╋━━━━━━━━━╋━━━━━━━━╋━━━━━━━━┫┃ 13     ┃ 同官   ┃ 观音堂后井   ┃ "     "        ┃ "     "      ┃ "     "      ┃┣━━━━╋━━━━╋━━━━━━━╋━━━━━━━━━╋━━━━━━━━╋━━━━━━━━┫┃ 14     ┃ 同官   ┃ 桥梓口煤窑   ┃ "     "        ┃ "     "      ┃ "     "      ┃┣━━━━╋━━━━╋━━━━━━━╋━━━━━━━━━╋━━━━━━━━╋━━━━━━━━┫┃ 15     ┃ 同官   ┃ 王舍凹煤窑   ┃ "     "        ┃ "     "      ┃ "     "      ┃┣━━━━╋━━━━╋━━━━━━━╋━━━━━━━━━╋━━━━━━━━╋━━━━━━━━┫┃ 16     ┃ 同官   ┃ 椿树沟煤窑   ┃ "     "        ┃ "     "      ┃ "     "      ┃┣━━━━╋━━━━╋━━━━━━━╋━━━━━━━━━╋━━━━━━━━╋━━━━━━━━┫┃ 17     ┃ 同官   ┃ 武家沟煤窑   ┃ "     "        ┃ "     "      ┃ "     "      ┃┣━━━━╋━━━━╋━━━━━━━╋━━━━━━━━━╋━━━━━━━━╋━━━━━━━━┫┃ 18     ┃ 同官   ┃ 窦家沟煤窑   ┃ "     "        ┃ "     "      ┃ "     "      ┃┣━━━━╋━━━━╋━━━━━━━╋━━━━━━━━━╋━━━━━━━━╋━━━━━━━━┫┃ 19     ┃ 同官   ┃ 半截沟煤窑   ┃ "     "        ┃ "     "      ┃ "     "      ┃┣━━━━╋━━━━╋━━━━━━━╋━━━━━━━━━╋━━━━━━━━╋━━━━━━━━┫┃ 20     ┃ 同官   ┃ 史家河煤窑   ┃ "     "        ┃ "     "      ┃ "     "      ┃┣━━━━╋━━━━╋━━━━━━━╋━━━━━━━━━╋━━━━━━━━╋━━━━━━━━┫┃        ┃        ┃              ┃                  ┃ 杨东晨《铜川   ┃ 《陕煤经济》   ┃┃ 21     ┃ 同官   ┃ 潘家河煤窑   ┃ 乾隆至道光年间   ┃ 煤炭发展史述   ┃ 1986年第3期    ┃┃        ┃        ┃              ┃                  ┃ 评》           ┃                ┃┣━━━━╋━━━━╋━━━━━━━╋━━━━━━━━━╋━━━━━━━━╋━━━━━━━━┫┃ 22     ┃ 同官   ┃ 五里铺煤窑   ┃ 道光至宣统年间   ┃ "     "      ┃ "     "      ┃┣━━━━╋━━━━╋━━━━━━━╋━━━━━━━━━╋━━━━━━━━╋━━━━━━━━┫┃ 23     ┃ 同官   ┃ 十里铺煤窑   ┃ "     "        ┃ "     "      ┃ "     "      ┃┣━━━━╋━━━━╋━━━━━━━╋━━━━━━━━━╋━━━━━━━━╋━━━━━━━━┫┃ 24     ┃ 同官   ┃ 炭窠沟煤窑   ┃ "     "        ┃ "     "      ┃ "     "      ┃┣━━━━╋━━━━╋━━━━━━━╋━━━━━━━━━╋━━━━━━━━╋━━━━━━━━┫┃ 25     ┃ 同官   ┃ 桐树沟煤窑   ┃ "     "        ┃ "     "      ┃ "     "      ┃┣━━━━╋━━━━╋━━━━━━━╋━━━━━━━━━╋━━━━━━━━╋━━━━━━━━┫┃ 26     ┃ 同官   ┃ 碾道煤窑     ┃ "     "        ┃ "     "      ┃ "     "      ┃┣━━━━╋━━━━╋━━━━━━━╋━━━━━━━━━╋━━━━━━━━╋━━━━━━━━┫┃ 27     ┃ 同官   ┃ 孙家坳煤窑   ┃ "     "        ┃ "     "      ┃ "     "      ┃┣━━━━╋━━━━╋━━━━━━━╋━━━━━━━━━╋━━━━━━━━╋━━━━━━━━┫┃ 28     ┃ 同官   ┃ 三四井煤窑   ┃ "     "        ┃ "     "      ┃ "     "      ┃┣━━━━╋━━━━╋━━━━━━━╋━━━━━━━━━╋━━━━━━━━╋━━━━━━━━┫┃ 29     ┃ 同官   ┃ 祁家沟煤窑   ┃ "     "        ┃ "     "      ┃ "     "      ┃┣━━━━╋━━━━╋━━━━━━━╋━━━━━━━━━╋━━━━━━━━╋━━━━━━━━┫┃ 30     ┃ 同官   ┃ 四河沟煤窑   ┃ "     "        ┃ "     "      ┃ "     "      ┃┣━━━━╋━━━━╋━━━━━━━╋━━━━━━━━━╋━━━━━━━━╋━━━━━━━━┫┃ 31     ┃ 同官   ┃ 立地坡煤窑   ┃ "     "        ┃ "     "      ┃ "     "      ┃┣━━━━╋━━━━╋━━━━━━━╋━━━━━━━━━╋━━━━━━━━╋━━━━━━━━┫┃ 32     ┃ 同官   ┃ 张家沟煤窑   ┃ "     "        ┃ "     "      ┃ "     "      ┃┣━━━━╋━━━━╋━━━━━━━╋━━━━━━━━━╋━━━━━━━━╋━━━━━━━━┫┃ 33     ┃ 同官   ┃ 壑陷煤窑     ┃ "     "        ┃ "     "      ┃ "     "      ┃┣━━━━╋━━━━╋━━━━━━━╋━━━━━━━━━╋━━━━━━━━╋━━━━━━━━┫┃ 34     ┃ 同官   ┃ 庙背后煤窑   ┃ "     "        ┃ "     "      ┃ "     "      ┃┣━━━━╋━━━━╋━━━━━━━╋━━━━━━━━━╋━━━━━━━━╋━━━━━━━━┫┃ 35     ┃ 同官   ┃ 羊家里煤窑   ┃ "     "        ┃ "     "      ┃ "     "      ┃┣━━━━╋━━━━╋━━━━━━━╋━━━━━━━━━╋━━━━━━━━╋━━━━━━━━┫┃        ┃        ┃              ┃                  ┃ 胡荣铨民国     ┃                ┃┃ 36     ┃ 同官   ┃ 齐家东南煤窑 ┃ 明至清代         ┃ 24年著《中国   ┃                ┃┃        ┃        ┃              ┃                  ┃ 煤矿》         ┃                ┃┣━━━━╋━━━━╋━━━━━━━╋━━━━━━━━━╋━━━━━━━━╋━━━━━━━━┫┃ 37     ┃ 白水   ┃ 莹角井煤窑   ┃ 久远无考         ┃ "     "      ┃                ┃┣━━━━╋━━━━╋━━━━━━━╋━━━━━━━━━╋━━━━━━━━╋━━━━━━━━┫┃        ┃        ┃ 西南乡有煤   ┃                  ┃ 卢坤著《秦疆   ┃                ┃┃ 38     ┃ 白水   ┃              ┃ 道光年间         ┃                ┃                ┃┃        ┃        ┃ 井40眼       ┃                  ┃ 治略》         ┃                ┃┗━━━━┻━━━━┻━━━━━━━┻━━━━━━━━━┻━━━━━━━━┻━━━━━━━━┛


陕西省清代煤产地和生产煤窑统计表
  续表4—1—2

┏━━━━┳━━━━━┳━━━━━━━┳━━━━━━━━┳━━━━━━━━━┳━━━━━━━━━━┓┃  顺    ┃    县名  ┃  煤产地或    ┃                ┃                  ┃                    ┃┃  序    ┃          ┃  煤窑名称    ┃    开采时间    ┃  资料来源        ┃    说  明          ┃┣━━━━╋━━━━━╋━━━━━━━╋━━━━━━━━╋━━━━━━━━━╋━━━━━━━━━━┫┃        ┃          ┃              ┃                ┃ 乾隆《白水县     ┃                    ┃┃ 39     ┃ 白水     ┃ 冯雷庄煤窑   ┃ 乾隆年间       ┃ 志》民国十四     ┃                    ┃┃        ┃          ┃              ┃                ┃ 年再版           ┃                    ┃┣━━━━╋━━━━━╋━━━━━━━╋━━━━━━━━╋━━━━━━━━━╋━━━━━━━━━━┫┃        ┃          ┃ 大雷公村煤   ┃                ┃                  ┃                    ┃┃ 40     ┃ 白水     ┃              ┃ ""           ┃ ""             ┃                    ┃┃        ┃          ┃ 井           ┃                ┃                  ┃                    ┃┣━━━━╋━━━━━╋━━━━━━━╋━━━━━━━━╋━━━━━━━━━╋━━━━━━━━━━┫┃        ┃          ┃              ┃                ┃ 《陕西通志》雍   ┃                    ┃┃ 41     ┃ 蒲城     ┃ 蔡邓煤窑     ┃ 雍正年间       ┃                  ┃                    ┃┃        ┃          ┃              ┃                ┃ 正十三年本       ┃                    ┃┣━━━━╋━━━━━╋━━━━━━━╋━━━━━━━━╋━━━━━━━━━╋━━━━━━━━━━┫┃        ┃          ┃ 县西北三十   ┃                ┃ 《陕西通志》雍   ┃                    ┃┃ 42     ┃ 蒲城     ┃              ┃ 雍正年问       ┃                  ┃ 出煤               ┃┃        ┃          ┃ 里           ┃                ┃ 正十三年本       ┃                    ┃┣━━━━╋━━━━━╋━━━━━━━╋━━━━━━━━╋━━━━━━━━━╋━━━━━━━━━━┫┃ 43     ┃ 澄城     ┃ 瑶头镇       ┃ ""           ┃ ""             ┃ 产煤               ┃┣━━━━╋━━━━━╋━━━━━━━╋━━━━━━━━╋━━━━━━━━━╋━━━━━━━━━━┫┃        ┃          ┃              ┃                ┃ 《澄城县志》咸   ┃                    ┃┃ 44     ┃ 澄城     ┃ 浴子河煤井   ┃ 咸丰年间       ┃                  ┃                    ┃┃        ┃          ┃              ┃                ┃ 丰元年本         ┃                    ┃┣━━━━╋━━━━━╋━━━━━━━╋━━━━━━━━╋━━━━━━━━━╋━━━━━━━━━━┫┃ 45     ┃ 澄城     ┃ 房家河煤井   ┃                ┃                  ┃                    ┃┣━━━━╋━━━━━╋━━━━━━━╋━━━━━━━━╋━━━━━━━━━╋━━━━━━━━━━┫┃        ┃          ┃              ┃                ┃ 《陕西通志》雍   ┃                    ┃┃ 46     ┃ 韩城     ┃ 上峪口       ┃ 雍正年间       ┃                  ┃ 产煤               ┃┃        ┃          ┃              ┃                ┃ 正十三年本       ┃                    ┃┣━━━━╋━━━━━╋━━━━━━━╋━━━━━━━━╋━━━━━━━━━╋━━━━━━━━━━┫┃        ┃          ┃              ┃                ┃ 《韩城县志》乾   ┃                    ┃┃ 47     ┃ 韩城     ┃ 禹门口       ┃ 乾隆年间       ┃                  ┃ 产煤               ┃┃        ┃          ┃              ┃                ┃ 隆四十四年本     ┃                    ┃┣━━━━╋━━━━━╋━━━━━━━╋━━━━━━━━╋━━━━━━━━━╋━━━━━━━━━━┫┃        ┃          ┃              ┃                ┃ 《大清一统志》   ┃                    ┃┃ 48     ┃ 韩城     ┃ 大象山       ┃ 道光年间       ┃ 道光二十九       ┃ 明代有煤井开采产碳 ┃┃        ┃          ┃              ┃                ┃ 年本             ┃                    ┃┣━━━━╋━━━━━╋━━━━━━━╋━━━━━━━━╋━━━━━━━━━╋━━━━━━━━━━┫┃        ┃          ┃              ┃                ┃ 民国二十四年     ┃                    ┃┃        ┃          ┃              ┃                ┃ 调查同官,白     ┃                    ┃┃ 49     ┃ 韩城     ┃ 磑子山 煤矿  ┃ 宣统年间       ┃                  ┃                    ┃┃        ┃          ┃              ┃                ┃ 水,韩城三县     ┃                    ┃┃        ┃          ┃              ┃                ┃ 煤田报告书       ┃                    ┃┣━━━━╋━━━━━╋━━━━━━━╋━━━━━━━━╋━━━━━━━━━╋━━━━━━━━━━┫┃        ┃          ┃              ┃                ┃ 《商州志》清雍   ┃                    ┃┃ 50     ┃ 商县     ┃ 文昌山       ┃ 雍正年间       ┃                  ┃ 产石炭             ┃┃        ┃          ┃              ┃                ┃ 正十三年本       ┃                    ┃┣━━━━╋━━━━━╋━━━━━━━╋━━━━━━━━╋━━━━━━━━━╋━━━━━━━━━━┫┃ 51     ┃ 商县     ┃ 熊耳山       ┃ ""           ┃ ""             ┃ ""               ┃┣━━━━╋━━━━━╋━━━━━━━╋━━━━━━━━╋━━━━━━━━━╋━━━━━━━━━━┫┃ 52     ┃ 商县     ┃ 北泉村       ┃ ""           ┃ ""             ┃ ""               ┃┣━━━━╋━━━━━╋━━━━━━━╋━━━━━━━━╋━━━━━━━━━╋━━━━━━━━━━┫┃ 53     ┃ 商县     ┃ 炕峪产       ┃ ""           ┃ ""             ┃ ""               ┃┣━━━━╋━━━━━╋━━━━━━━╋━━━━━━━━╋━━━━━━━━━╋━━━━━━━━━━┫┃ 54     ┃ 商县     ┃ 冠家村       ┃ 明崇祯年间     ┃                  ┃ ""               ┃┣━━━━╋━━━━━╋━━━━━━━╋━━━━━━━━╋━━━━━━━━━╋━━━━━━━━━━┫┃ 55     ┃ 雒南     ┃ 东南诸山     ┃ 雍正五年间     ┃ ""             ┃ ""               ┃┣━━━━╋━━━━━╋━━━━━━━╋━━━━━━━━╋━━━━━━━━━╋━━━━━━━━━━┫┃ 56     ┃ 邠州     ┃ 拜家河       ┃ 光绪三年       ┃ 《秦疆治略》     ┃                    ┃┣━━━━╋━━━━━╋━━━━━━━╋━━━━━━━━╋━━━━━━━━━╋━━━━━━━━━━┫┃        ┃          ┃              ┃                ┃ 《直隶邠州志》   ┃                    ┃┃ 57     ┃ 邠州     ┃ 刘家山       ┃ 康熙四十年     ┃ 乾隆四十四年     ┃ 产炭               ┃┃        ┃          ┃              ┃                ┃ 本               ┃                    ┃┣━━━━╋━━━━━╋━━━━━━━╋━━━━━━━━╋━━━━━━━━━╋━━━━━━━━━━┫┃        ┃          ┃              ┃                ┃ 《绥德直隶州     ┃                    ┃┃ 58     ┃ 绥德州   ┃ 西川         ┃ 乾隆五十年     ┃ 志》乾隆五十     ┃ 产石炭             ┃┃        ┃          ┃              ┃                ┃ 年本             ┃                    ┃┗━━━━┻━━━━━┻━━━━━━━┻━━━━━━━━┻━━━━━━━━━┻━━━━━━━━━━┛

陕西省清代煤产地和生产煤窑统计表
  续表4—1—2

┏━━━━┳━━━━┳━━━━━━┳━━━━━━━━━┳━━━━━━━━┳━━━━━━━━┓┃  顺    ┃  县名  ┃  煤产地或  ┃                  ┃                ┃                ┃┃  序    ┃        ┃  煤窑名称  ┃    开采时间      ┃  资料来源      ┃    说  明      ┃┣━━━━╋━━━━╋━━━━━━╋━━━━━━━━━╋━━━━━━━━╋━━━━━━━━┫┃        ┃        ┃            ┃                  ┃ 《榆林府志》道 ┃                ┃┃ 59     ┃ 府谷   ┃ 黑山       ┃ 道光年间         ┃                ┃ 产石炭         ┃┃        ┃        ┃            ┃                  ┃ 光二十一年本   ┃                ┃┣━━━━╋━━━━╋━━━━━━╋━━━━━━━━━╋━━━━━━━━╋━━━━━━━━┫┃        ┃        ┃            ┃                  ┃ 胡荣铨民国     ┃                ┃┃ 60     ┃ 府谷   ┃ 小山       ┃ 道光年间         ┃ 24年著《中国   ┃ ""           ┃┃        ┃        ┃            ┃                  ┃ 煤矿》         ┃                ┃┣━━━━╋━━━━╋━━━━━━╋━━━━━━━━━╋━━━━━━━━╋━━━━━━━━┫┃ 61     ┃ 府谷   ┃ 狐子沟     ┃ ""             ┃ ""           ┃ ""           ┃┣━━━━╋━━━━╋━━━━━━╋━━━━━━━━━╋━━━━━━━━╋━━━━━━━━┫┃        ┃        ┃            ┃                  ┃ 《府谷县志》乾 ┃                ┃┃ 62     ┃ 府谷   ┃ 西拆家山   ┃ 乾隆年间         ┃                ┃ ""           ┃┃        ┃        ┃            ┃                  ┃ 隆四十八年本   ┃                ┃┣━━━━╋━━━━╋━━━━━━╋━━━━━━━━━╋━━━━━━━━╋━━━━━━━━┫┃ 63     ┃ 府谷   ┃ 沙窑子山   ┃ ""             ┃ ""           ┃ ""           ┃┣━━━━╋━━━━╋━━━━━━╋━━━━━━━━━╋━━━━━━━━╋━━━━━━━━┫┃        ┃        ┃            ┃                  ┃ 胡荣铨民国     ┃                ┃┃ 64     ┃ 神木   ┃ 沙沟乡峁   ┃ 光绪八年         ┃ 24年著《中国   ┃ ""           ┃┃        ┃        ┃            ┃                  ┃ 煤矿》         ┃                ┃┣━━━━╋━━━━╋━━━━━━╋━━━━━━━━━╋━━━━━━━━╋━━━━━━━━┫┃ 65     ┃ 神木   ┃ 大砭窑炭窑 ┃ 宣统元年         ┃ ""           ┃                ┃┣━━━━╋━━━━╋━━━━━━╋━━━━━━━━━╋━━━━━━━━╋━━━━━━━━┫┃ 66     ┃ 神木   ┃ 炭窑沟炭窑 ┃ 宣统二年         ┃ ""           ┃                ┃┣━━━━╋━━━━╋━━━━━━╋━━━━━━━━━╋━━━━━━━━╋━━━━━━━━┫┃ 67     ┃ 神木   ┃ 村沟炭窑   ┃ 宣统三年         ┃ ""           ┃                ┃┣━━━━╋━━━━╋━━━━━━╋━━━━━━━━━╋━━━━━━━━╋━━━━━━━━┫┃ 68     ┃ 神木   ┃ 窑子洼炭窑 ┃ 光绪十五年       ┃ ""           ┃                ┃┣━━━━╋━━━━╋━━━━━━╋━━━━━━━━━╋━━━━━━━━╋━━━━━━━━┫┃ 69     ┃ 中部   ┃ 芋子渠煤窑 ┃ 年久无考         ┃ ""           ┃ 今黄陵县       ┃┣━━━━╋━━━━╋━━━━━━╋━━━━━━━━━╋━━━━━━━━╋━━━━━━━━┫┃        ┃        ┃ 崔家圪塔煤 ┃                  ┃                ┃                ┃┃ 70     ┃ 肤施   ┃            ┃ 光绪三十四年     ┃ ""           ┃ 今延安县       ┃┃        ┃        ┃ 窑         ┃                  ┃                ┃                ┃┣━━━━╋━━━━╋━━━━━━╋━━━━━━━━━╋━━━━━━━━╋━━━━━━━━┫┃        ┃        ┃            ┃                  ┃ 《陕西省地舆   ┃                ┃┃ 71     ┃ 沔县   ┃ 官山梁     ┃ 光绪年间         ┃ 图》光绪二十   ┃ 今勉县产炭     ┃┃        ┃        ┃            ┃                  ┃ 六年本         ┃                ┃┣━━━━╋━━━━╋━━━━━━╋━━━━━━━━━╋━━━━━━━━╋━━━━━━━━┫┃        ┃        ┃            ┃                  ┃ 《沔县志》光绪 ┃                ┃┃ 72     ┃ 沔县   ┃ 天荡山     ┃ 光绪年间         ┃                ┃ 今勉县产炭     ┃┃        ┃        ┃            ┃                  ┃ 九年           ┃                ┃┣━━━━╋━━━━╋━━━━━━╋━━━━━━━━━╋━━━━━━━━╋━━━━━━━━┫┃        ┃        ┃            ┃                  ┃ 《陕西省地舆   ┃                ┃┃ 73     ┃ 安康   ┃ 凤凰山     ┃ 光绪年间         ┃ 图》光绪二十   ┃ 产    炭       ┃┃        ┃        ┃            ┃                  ┃ 六年本         ┃                ┃┣━━━━╋━━━━╋━━━━━━╋━━━━━━━━━╋━━━━━━━━╋━━━━━━━━┫┃ 74     ┃ 平利   ┃ 化龙       ┃ ""             ┃ ""           ┃ ""           ┃┣━━━━╋━━━━╋━━━━━━╋━━━━━━━━━╋━━━━━━━━╋━━━━━━━━┫┃ 75     ┃ 镇平   ┃ 鹦武山     ┃ ""             ┃ ""           ┃ ""           ┃┣━━━━╋━━━━╋━━━━━━╋━━━━━━━━━╋━━━━━━━━╋━━━━━━━━┫┃        ┃        ┃ 城北十三里 ┃                  ┃                ┃                ┃┃ 76     ┃ 永寿   ┃            ┃ ""             ┃ ""           ┃ ""           ┃┃        ┃        ┃ 三处       ┃                  ┃                ┃                ┃┣━━━━╋━━━━╋━━━━━━╋━━━━━━━━━╋━━━━━━━━╋━━━━━━━━┫┃        ┃        ┃            ┃                  ┃ 《秦疆治略》清 ┃                ┃┃ 77     ┃ 永寿   ┃ 樊家坪煤井 ┃ 道光年间         ┃                ┃                ┃┃        ┃        ┃            ┃                  ┃ 道光年间本     ┃                ┃┣━━━━╋━━━━╋━━━━━━╋━━━━━━━━━╋━━━━━━━━╋━━━━━━━━┫┃ 78     ┃ 汧阳   ┃ 纸厂煤窑   ┃ ""             ┃ ""           ┃ 今千阳县       ┃┣━━━━╋━━━━╋━━━━━━╋━━━━━━━━━╋━━━━━━━━╋━━━━━━━━┫┃ 79     ┃ 陇州   ┃ 东乡煤窑   ┃ ""             ┃ ""           ┃                ┃┗━━━━┻━━━━┻━━━━━━┻━━━━━━━━━┻━━━━━━━━┻━━━━━━━━┛

陕西省清代煤产地和生产煤窑统计表
  续表4—1—2

┏━━━━┳━━━━━┳━━━━━━┳━━━━━━━━┳━━━━━━━━┳━━━━━━━━━┓┃  顺    ┃          ┃  煤产地或  ┃                ┃                ┃                  ┃┃        ┃    县名  ┃            ┃    开采时间    ┃  资料来源      ┃  说  明          ┃┃  序    ┃          ┃  煤窑名称  ┃                ┃                ┃                  ┃┣━━━━╋━━━━━╋━━━━━━╋━━━━━━━━╋━━━━━━━━╋━━━━━━━━━┫┃        ┃          ┃            ┃                ┃ 《秦疆治略》清 ┃                  ┃┃ 80     ┃ 汉阴     ┃ 炭窑数处   ┃ 道光年间       ┃                ┃                  ┃┃        ┃          ┃            ┃                ┃ 道光年间本     ┃                  ┃┣━━━━╋━━━━━╋━━━━━━╋━━━━━━━━╋━━━━━━━━╋━━━━━━━━━┫┃        ┃          ┃            ┃                ┃ 《扶风乡土志》 ┃                  ┃┃ 81     ┃ 扶风     ┃ 庙而岭     ┃ 光绪年间       ┃ 光绪三十二年   ┃ 产  煤           ┃┃        ┃          ┃            ┃                ┃ 本             ┃                  ┃┣━━━━╋━━━━━╋━━━━━━╋━━━━━━━━╋━━━━━━━━╋━━━━━━━━━┫┃        ┃          ┃ 刘家山有炭 ┃                ┃ 《三水县志》同 ┃                  ┃┃ 82     ┃ 三水     ┃            ┃ 同治年间       ┃                ┃ 今旬邑县         ┃┃        ┃          ┃ 窑         ┃                ┃ 治十一年本     ┃                  ┃┣━━━━╋━━━━━╋━━━━━━╋━━━━━━━━╋━━━━━━━━╋━━━━━━━━━┫┃        ┃          ┃            ┃                ┃ 《安定县志》道 ┃                  ┃┃ 83     ┃ 安定     ┃ 魏家湾     ┃ 道光年间       ┃                ┃ 今子长县出墨玉   ┃┃        ┃          ┃            ┃                ┃ 光二十六年本   ┃                  ┃┣━━━━╋━━━━━╋━━━━━━╋━━━━━━━━╋━━━━━━━━╋━━━━━━━━━┫┃        ┃          ┃            ┃                ┃ 《米脂县志》光 ┃                  ┃┃ 84     ┃ 米脂     ┃ 炭窑沟     ┃ 光绪年间       ┃                ┃ 产  炭           ┃┃        ┃          ┃            ┃                ┃ 绪三十三年本   ┃                  ┃┣━━━━╋━━━━━╋━━━━━━╋━━━━━━━━╋━━━━━━━━╋━━━━━━━━━┫┃        ┃          ┃            ┃                ┃ 《榆林府志》道 ┃                  ┃┃ 85     ┃ 榆林     ┃ 半坡峰炭山 ┃ 道光至民国初年 ┃                ┃ 产石炭           ┃┃        ┃          ┃            ┃                ┃ 光二十一年本   ┃                  ┃┣━━━━╋━━━━━╋━━━━━━╋━━━━━━━━╋━━━━━━━━╋━━━━━━━━━┫┃        ┃          ┃            ┃                ┃ 《凤县志》民国 ┃                  ┃┃ 86     ┃ 凤县     ┃ 亮池寺     ┃ 清末民国初年   ┃                ┃ 产  炭           ┃┃        ┃          ┃            ┃                ┃ 时期资料汇编   ┃                  ┃┣━━━━╋━━━━━╋━━━━━━╋━━━━━━━━╋━━━━━━━━╋━━━━━━━━━┫┃        ┃          ┃            ┃                ┃ 《凤县志》民国 ┃                  ┃┃ 87     ┃ 凤县     ┃ 户家窑     ┃ 清末至民国初年 ┃                ┃ 产煤炭           ┃┃        ┃          ┃            ┃                ┃ 时期资料汇编   ┃                  ┃┣━━━━╋━━━━━╋━━━━━━╋━━━━━━━━╋━━━━━━━━╋━━━━━━━━━┫┃        ┃          ┃            ┃                ┃ 《麟游县新志   ┃                  ┃┃ 88     ┃ 麟游     ┃ 郡属       ┃ 光绪年间       ┃ 草》光绪九年   ┃ 石炭自给         ┃┃        ┃          ┃            ┃                ┃ 本             ┃                  ┃┣━━━━╋━━━━━╋━━━━━━╋━━━━━━━━╋━━━━━━━━╋━━━━━━━━━┫┃        ┃          ┃            ┃                ┃ 《紫阳县志》道 ┃                  ┃┃ 89     ┃ 紫阳     ┃            ┃ 道光年间       ┃                ┃ 产石炭           ┃┃        ┃          ┃            ┃                ┃ 光二十三年本   ┃                  ┃┣━━━━╋━━━━━╋━━━━━━╋━━━━━━━━╋━━━━━━━━╋━━━━━━━━━┫┃        ┃          ┃ 县北开光牛 ┃                ┃ 《陕西通志》雍 ┃                  ┃┃ 90     ┃ 葭州     ┃            ┃ 雍正十三年     ┃                ┃ 出石炭           ┃┃        ┃          ┃ 圈沟       ┃                ┃ 正十三年本     ┃                  ┃┣━━━━╋━━━━━╋━━━━━━╋━━━━━━━━╋━━━━━━━━╋━━━━━━━━━┫┃        ┃          ┃            ┃                ┃                ┃ 原兴安府辖安康平 ┃┃ 91     ┃ 兴安府   ┃            ┃ 咸丰年间       ┃ 《兴安府志》   ┃ 利,洵阳,白河紫 ┃┃        ┃          ┃            ┃                ┃                ┃ 阳,石泉         ┃┣━━━━╋━━━━━╋━━━━━━╋━━━━━━━━╋━━━━━━━━╋━━━━━━━━━┫┃        ┃          ┃            ┃                ┃ 《宁羌县志》光 ┃                  ┃┃ 92     ┃ 宁羌     ┃            ┃ 光绪年间       ┃                ┃ 今宁强县出石炭   ┃┃        ┃          ┃            ┃                ┃ 绪十四年本     ┃                  ┃┣━━━━╋━━━━━╋━━━━━━╋━━━━━━━━╋━━━━━━━━╋━━━━━━━━━┫┃        ┃          ┃            ┃                ┃ 《延长县志》乾 ┃                  ┃┃ 93     ┃ 延长     ┃            ┃ 乾隆年间       ┃                ┃ 出石炭           ┃┃        ┃          ┃            ┃                ┃ 隆二十七年     ┃                  ┃┗━━━━┻━━━━━┻━━━━━━┻━━━━━━━━┻━━━━━━━━┻━━━━━━━━━┛

  五、煤炭碑刻
  从煤炭碑石记载内容也可以看出清代煤炭业的繁荣景象,清嘉庆二十一年至清咸丰元年的三十四年中,仅同官矿区所立碑石达八通(建国后发现)。其碑石名称见4—1—3表。
清代同官矿区八通碑石名称及发现地点
  表4—1—3

┏━━━┳━━━━━━━━━━━━━━┳━━━━━━━━┳━━━━━━━━━━━━┓┃序号  ┃碑石名称                    ┃    时  间      ┃发现地点                ┃┣━━━╋━━━━━━━━━━━━━━╋━━━━━━━━╋━━━━━━━━━━━━┫┃ 1    ┃ 重修四圣庙碑               ┃嘉庆21年(1816)┃ 陈炉镇崖窑村           ┃┣━━━╋━━━━━━━━━━━━━━╋━━━━━━━━╋━━━━━━━━━━━━┫┃ 2    ┃ 开办炭窠记事碑             ┃ 道光4年(1824)┃ 庙底沟炭窠旁           ┃┣━━━╋━━━━━━━━━━━━━━╋━━━━━━━━╋━━━━━━━━━━━━┫┃ 3    ┃ 窑神庙买地碑               ┃ 道光9年(1829)┃ 陈炉镇雷家坡中学       ┃┣━━━╋━━━━━━━━━━━━━━╋━━━━━━━━╋━━━━━━━━━━━━┫┃ 4    ┃ 创修五圣宫碑               ┃道光14年(1834)┃ 红土镇观音堂基旧址     ┃┣━━━╋━━━━━━━━━━━━━━╋━━━━━━━━╋━━━━━━━━━━━━┫┃ 5    ┃ 雷云观合社碑               ┃道光21年(1841)┃ 陈炉镇雷家坡中学       ┃┣━━━╋━━━━━━━━━━━━━━╋━━━━━━━━╋━━━━━━━━━━━━┫┃ 6    ┃ 新立赛神会社禁止乞丐盗窃碑 ┃道光27年(1847)┃ 同  上                 ┃┣━━━╋━━━━━━━━━━━━━━╋━━━━━━━━╋━━━━━━━━━━━━┫┃ 7    ┃ 窠规碑                     ┃道光28年(1848)┃ 同  上                 ┃┣━━━╋━━━━━━━━━━━━━━╋━━━━━━━━╋━━━━━━━━━━━━┫┃ 8    ┃ 同官县令告示碑             ┃咸丰元年(1851)┃ 同  上                 ┃┗━━━┻━━━━━━━━━━━━━━┻━━━━━━━━┻━━━━━━━━━━━━┛

  六、煤玉雕刻
  煤玉雕刻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延续发展时期,迨及清代,煤雕仍在民间广为流传。清雍正十三年(1735)编纂的《陕西通志》载有:“煤根石,按此石不见于书及志,今延安府有之。色黑,或云煤之根,或云煤之苗。细润光滑,琢为素珠及器玩等颇佳”。“延安府有之”系指子长县三叠纪煤田的一层煤,可以做为煤玉雕刻原料。位于县城北20公里左右的玉家湾、刘家沟村是历代煤玉产地。至今,用其原料雕琢成的枕头、烟咀、素珠、象棋仍流传于延安市周围农村。
  子州县境内三叠纪煤田有一层煤(当地称油页岩)也可作煤玉雕刻原料,产于邓岔乡邓石畔一带。色泽俱佳,软硬适度,宜雕刻石桌、石砚、象棋等多种生活工艺品。《横山县志》载有:“石炭,一名木炭。质地致密光黑,县南小理河麒麟沟以北所制各种器皿,颇称精美”。

上一篇: 下旺村(下旺村回迁进度)
下一篇: ipa怎么安装(苹果手机下载ipa怎么安装)
《重庆炽成煤业有限公司(重庆炽熠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